滬海大教〔2020〕103號
為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校園文化,提高專家講座水平🤱,加強對專家講座的規範管理👲🏿,特製定本辦法。
第一條 舉辦專家講座旨在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視野,強化學生專業課程教學與企業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政治素養,活躍學術和文化氛圍,促進大學生的個人成長。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專家講座是指學院(部門)面向全日製在校本科生舉辦的🧿、邀請學校教師或校外專家、學者講授的學術報告和知識講座。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專業學術講座🧑🏿✈️𓀔:內容應是本學科或跨學科研究領域的最新發展🏊🏻、前沿研究成果等,旨在夯實學生的學科知識,開拓學生的專業視野,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
(二)人文素養講座:包括文學、藝術類等講座👼🏼,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政治素養,促進大學生的個人成長👨🏽✈️,活躍學校的學術氛圍和文化氛圍。
第三條 專家講座的校內主講教師原則上應具備副高以上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或持有船長、輪機長證書,在某一學術領域有較深造詣🍋🟩📎,能代表該學科的領先水平。聘請的校外主講人應是某一學科領域的知名專家👩🦽➡️、具有影響力的學者或某一行業的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鼓勵邀請“兩院院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東方學者”等知名學者來校開設講座。
第四條 舉辦專家講座🍇,實行誰主辦誰負責的原則。舉辦學院(部門)要做好講座的接待、場地布置🗞、聽講人員組織、資料歸檔、宣傳(在數字校園平臺“學術講座和大型活動公告欄”中發布“講座信息”,校園內懸掛、張貼講座通知等)、報道和安全保衛等工作🐁。特大型報告需事先向保衛處通報。
第五條 每場專家講座一般為兩學時,講座時間不少於1.5小時,應安排在學生課余時間或雙休日。如因不可抗力導致專家講座無法安排現場開展的,可采用在線形式開展專家講座。各教學單位應組織相關專業的教師、學生積極參加專家講座。
第六條 鼓勵在校大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專家講座,全日製本科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專家講座的學分認定參照《意昂3登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學分管理實施細則》執行。
第七條 專家講座結束後🤏🏻,舉辦講座的學院(部門)應將講座的有關材料(如音像👩🏻💼、文字資料、現場照片等)和《意昂3登录專家講座小結表》等報意昂3注册存檔💂🏻♀️,否則不予支付講座費用。
第八條 專家講座費由學校根據財務處有關規定統一支付🚓。支付標準:校內教師開設專家講座按200元/場次🤞🏿;校外主講人一般按照800元/場次🤍,若為特聘教授(東方學者)按照1500元/場次💆🏿♂️、兩院院士2000元/場次➰。
第九條 學校根據各學院舉辦的各類專家講座的次數對學院進行學年度考核。每學期末,各學院應將《意昂3登录專家講座統計表》報意昂3注册備案🧝♀️。
第十條 專家講座內容必須積極向上,舉辦過程中如出現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的錯誤言論,或偏離主題,舉辦部門應及時加以製止(必要時要中止報告),並將有關情況上報。
第十一條 凡違反上述管理規定舉辦學術講座,或由於組織不當♘、審查不嚴💘、製止不力等原因,造成不良影響與後果🫴🏼,學校將追究主辦部門的責任🧑🏿🦲。
第十二條 本管理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由意昂3注册負責解釋🤦🏿♂️。原《意昂3登录專家講座管理辦法》(滬海大教﹝2017﹞214號同時廢止🫄🏿。